初冬的牛庄乡,雾气凄凉,青山低头。近千人自发聚集,含泪、满怀敬意,向这位88岁的老人告别。罗关章书记离开。这位扎根“宜昌小西藏”度过了49年人生的共产党员,用一张还剩38.83元的工资卡,为他的感动和一生写下了最后的、最沉重的注脚。 这不是一个故事的结束,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。它让我们清楚地看到,在这个价值观趋异的时代,什么是生活的终极,什么是“生活在人民群众中”的共产党员的最高财富。 他的“贫穷”是他主动选择的一种“财富”。 38.83元。当这个数字与一个全国道德模范、一个带领村民创造数千万元产值的“扶贫指南”相关时,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而且这个小余额不是专业的贫穷的原因,但却是他人生选择的答案。他就像一个贫穷的“富人”,用自己拥有的一切——养老金、精力、健康甚至两根手指——作为资本,继续“投资”他深爱的土地。他的“投降”成就了千家万户的“利益”;他个人的“贫穷”只是反映了他精神世界中的“与民族相匹敌的富裕”。是对“我不会有我自己”的践行,也是对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最彻底的诠释。 他的“坚韧”是一种渗透于时代的“智慧”。 从成为拥有实权的乡党委书记,沦落到外地的“技术员”,罗关章完成了很多人认为“吃力不讨好”的人生“逆行”。在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,他决定攻克最痛苦、最困难的天麻繁殖人工技术。 8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持,m一百多次失败的实验、被截断的手指——“坚持”中没有个人算计,只有纯粹的对“让村民吃饱饭”的目标的坚持。他用白发和布满老茧的双手冲破了贫困最坚固的屏障。他的行动告诉我们:真正的智慧,是用一代人的坚持换取一片土地的未来的勇气。 其“未竟之事”是一种代代相传的“前奏”。 他的旅程并不“愉快”。地上的新农具还留在屋后,种植天麻的木桶的新实验还没有完成……“未完成”的牵挂,现在不是遗憾,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。他未竟的事业正是我们前进的方向。他最后一次的聚会是520元。这个爱心数字,连同工资薪水余额,构成了一名党员对党、对国家的热爱“忠诚”。人:他爱得深,所以他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。 罗冠章书记用自己的一生证明,人生的价值从来不在于物质的积累,而在于精神的高度。他自焚,放火焚烧万山千谷,在我们心中埋下了一颗叫做“奉献”的种子。 告别是为了缅怀;服从就是继承他的精神。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整个荆楚大地时,当无数“罗关章”在基层沃土上继续奋斗时,青山绿水、人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。 他回到了这座青山,成为了一座青山,永远保护着这片土地、这片水和这片人民。 来源: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 作者:斯亚良丽(五峰林业局) 编辑:王群
校园风采
>校区风采 东湖点评:以“鲁莽”的追求成就“不朽”纪念碑
2025-11-14
